《康熙王朝》里那些权术和话术

不知道看了多少遍《康熙王朝》,每一遍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,当然,网上关于这部作品褒贬不一,贬他的人也主要是因为其权术和心机,心计,认为不利于社会主义文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,好吧,如果一部电视剧有如此大的影响力,打掉美帝指日可待啊。对于我这种不太懂权谋权术心机心计的人来讲,这部电视剧简直是圣经,管他是有多少是史实,多少是杜撰呢?

列举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吧。

康熙平定三番后,重赏大臣们,当然赏赐的不是金银更不是珠宝,而是一些稻米,是化名为行痴的顺治改良的水稻品种,据说收成多了三成,康熙问,诸位大臣你们可明白我将稻米赐予你们是何用意吗?

于是有了以下回答:

明珠:皇上的意思是此乃天降祥瑞,预示我大清万世太平;陈廷敬:皇上皇恩浩荡,泽及山川啊;索额图:皇上重稼桑,化干戈为玉帛,盼望天下繁荣昌盛啊;

康熙明显不满意,直接点名周培公。

而周培公对于康熙帝的了解完全超过前三位:

皇上的意思是说,既然北京能种出稻米,那么直隶,山东,河南,河北就都能种出稻米,若干年后我大清国富民强,台湾何愁不归,北疆何愁不平,河道何愁不治,漕运何愁不通呢?

康熙曾经在宫中柱子上刻上了三件事,三番,河务,漕运,作为对自己的警醒,并立志二十年解决这三件大事。

像是康熙这样的好大喜功的皇帝,三番一旦解决,他一定会开启下一个窗口,当然平定三番时,台湾闹事,沙俄趁机捣乱,也让康熙心烦不已。

所以,当康熙问其理解时,他回答的果决而精确。

当官,要永远记得自己的领导在惦记什么;工作,要永远关注老板最在意什么;做业务,要永远懂得客户在思考什么;

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天,他说起了自己的一个朋友,这位朋友在某个规模挺大的传统制造公司做IT,在非互联网公司,IT并不是一个吃香的职位。

但是这位朋友却很有办法,毕竟是一个部门,所以公司的会议是有资格列席的,看起来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,他自己却有着自己一套办事套路。

公司经常会在会议上提出一些议题,例如管理,生产效率,成本控制,部门衔接等等,他会非常用心的记录,尤其是老板的一些规划,安排,疑虑等等,他更是放在了心上。

会议结束后就开始研究,自己的部门跟老板的这些规划,安排,疑虑,调整有什么联系,自己可以推荐哪些真正可以帮助到公司的IT产品让老板选择。当然,他推荐时会把资料准备全,让老板可以真正了解。

慢慢的,老板开始关注他的工作,也看得出他是真心为了公司考虑,对他越来越信任,上了几套软件系统后,他开始变得不可或缺,在公司的话语权也就越来越强。

所以,同样是做事,有些人就能做到格外出色。

老板万一不接受怎么办?客户万一不接受怎么办?

这是听到的太多次的所谓理由,其实,统统都是借口。

做好分内事是每个人的本分,就如同一支球队,每个位置上的球员都做好,这支球队就会非常强大。后卫总不能因为前锋浪费了几次机会就放弃防守,前锋更不能因为中场出现了几次传球失误就不再跑位,在后卫出现了失误被对方打穿时门将应该勇敢的站出来最后一搏……

别人会不会做,会不会做好是别人的事,首先要做好自己。

反过来想一下,别人不接受我们的建议,会不会是因为我们做的不够好呢?不更应该多做几次,做到更好吗?

还有两个片段印象深刻,康熙大骂姚启圣。

在电视剧中,康熙两次大骂姚启圣,第一次是将其关押了三个月之后,放出来就是一顿臭骂,将其收服,委以重任;第二次是在福建任上,明珠贪功心切,做出蠢事,但是这都是因为康熙赐予了明珠临机专断之权,姚启圣很不爽,称病辞职,康熙来了一个千古一骂,姚启圣称之为醍醐灌顶,心服口服!

康熙不愧是驾驭群臣的高人,深刻的了解每一位重臣的性格特点,根据其性格特点来制定管理策略,姚启圣,迂腐,矫情,文人的那种天生的小气,自视甚高,放肆,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极致,褒奖只会让其更加嚣张,有恃无恐,痛骂之,让其自省,反而是最好的方法。毕竟他是一个聪明人,而且真的想做一番事业。

 

<本文完>

 
上一篇文章
有些话你一定要敢说,学着说
下一篇文章
JAC外贸实战:一些工作里的小细节,不能打折扣的基础工作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Fill out this field
Fill out this field
请输入有效的电子邮箱地址。
You need to agree with the terms to proceed

菜单